宗馥莉“被离职”事件反转,但娃哈哈的处境依然艰难
文:虞尔湖|于见专栏
7月18日,网络上流传了一封娃哈哈集团副董事长宗馥莉的辞职信,引发了多个热搜话题。不过,这场闹剧却在短短几天后,就出现了反转。
据媒体报道,7月22日晚间,娃哈哈集团发布声明称,“为确保公司的平稳健康发展,经各股东友好协商,宗馥莉女士决定继续履行娃哈哈集团的相关管理职责。娃哈哈还表示,感谢近期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关注,并对占用媒体资源表示歉意”。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当宗馥莉回归的消息,随着官方的一纸声明而尘埃落定之时,网上流传着的一封举报信,又将宗馥莉与其掌管的娃哈哈,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据了解,这封举报信来自一位自称娃哈哈的前员工,内容是举报宏胜集团总裁宗馥莉侵占娃哈哈集团巨额国有资产。
被指“偷梁换柱”,国有资产被侵占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蛋。网络传言是否可信,还需官方认定。但是,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娃哈哈的股权结构中,国资背景的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占股46%,却是事实。这也意味着,占股29.4%的宗庆后家族,只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并非实际控制人。
值得注意的是,该举报信还牵扯到一家名为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胜集团)。据了解,宗庆后在世时,这家公司是娃哈哈集团的代工厂。
也正是因为这种微妙的关联关系,举报信也说得有鼻子有眼,称宗馥莉在业务上通过转移订单、转移利润甚至转移资产的手段,把原属于国有持股的娃哈哈集团权益,转到她自己的宏胜集团,来达到侵吞国有资产的目的。
令人不解的是,该消息的真实性并未获得江省国资委的证实。相关人士甚至表示,不清楚有没有收到该举报信,并如是说:“即使收到了也不归我们管,娃哈哈应该归属上城区国资委管。”而杭州市上城区政府相关人士也不置可否。
从早前娃哈哈集团官网转载的一篇官方报道来看,宗馥莉的身份为“杭州娃哈哈集团总经理、宏胜饮料集团总裁”,天眼查最新工商数据也显示,其在公司任职董事长,可谓大权在握。
实际上,娃哈哈集团与宏胜集团之间的纠葛,其部分经销商早已心知肚明。正如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一位接近娃哈哈的经销商表示,娃哈哈内斗严重。
此外,也有知情人士表示,宗馥莉此次的离职风波,确因宗馥莉的改革“动了核心利益”,甚至举报信中所说的“娃哈哈订单被转移至宏胜集团”,也并非空穴来风。
而从财务数据来看,娃哈哈近年以来的营收、净利润水平,与国资背景的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的投资收益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1亿元、0.83亿元、2.27亿元、1.67亿元和0.14亿元,投资收益分别为166.9万、-1036.21万元、1.08亿元、1.31亿元和1.32亿元。
对比之下,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的投资收益与娃哈哈集团的净利润水平,根本与不在一个量级。
以2021年数据为例,根据《浙商杂志》发布的2022浙商利润百强榜,2021年娃哈哈集团净利润高达62.19亿元,增长率为9.36%。而最新的2023年,娃哈哈业绩约为500亿元,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净利润不会低于历史水平。
因此,也难免有人质疑:娃哈哈这些年动辄数十亿的净利润,有多少流入了国资企业的账户,或者真如举报信所言,被娃哈哈集团侵占,流入了其关联公司宏盛集团?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娃哈哈集团首次受到“偷梁换柱”,在关联公司之间进行利益输送的质疑。例如,此前鲜为人知的外资企业达能集团与娃哈哈集团之间的矛盾纠葛,就因为钛媒体等知名媒体的深度解读,而从扑朔迷离,变得十分清晰。
娃哈哈与达能的股权之争,昨日重现?
据钛媒体报道,达能集团与娃哈哈集团之间的矛盾爆发,始于2006年。其过程简而言之,就是,1993年成立的娃哈哈集团,因是校办企业改制而来,所以杭州国资占股46%左右。
而1996年,达能投资4500万美金与娃哈哈集团成立娃哈哈食品公司等中外合资公司,由达能和另外一家香港公司共同持有合资公司51%股份;同时又支付了5000万元人民币,作为娃哈哈集团把“娃哈哈”这个品牌转让给合资公司的对价和商标转让金。
不过,由于中国商标局一直没有批准这个商标转让,于是双方签署了新的补充协议,内容是娃哈哈集团将“娃哈哈”品牌,以独家排他的方式,长期授权给系列合资公司。而且,相关协议中,也对宗庆后等核心公司人员进行了竞业限制。
而由于娃哈哈的业绩飞速成长,公司拓展市场急需一笔资金。因此,达能又追加了部分投资,据2005年娃哈哈官方数据,累计出资大概达到了1.2亿美金。也正是因为这笔资金的助力,娃哈哈开始了铺天盖地的营销,并成为妇孺皆知的饮料品牌。
不过,在股权方面,娃哈哈一直在以另外一种方式,弱化外资对其控制。这种方式就是先成立了大量的娃哈哈系列公司,而这些公司,都是与达能无关的“非合资企业”,据媒体当时初步调查统计,该类非合资企业数量超过80家,而公司实际控制人主要就是由宗馥莉(和其母亲施幼珍)控制的宏胜饮料公司系列。
此外,在销售渠道、以及娃哈哈品牌使用上,宏胜集团也几乎与娃哈哈合资公司完全重合,发展速度与市场份额更有赶超合资公司之势。实际上,宗馥莉并没有否认宏盛集团的发展,与娃哈哈的步调一致性。
据社交媒体的一则视频显示,宗馥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亲口表示:宏胜和娃哈哈是一同扩张的,整个业务占产值规模的13跟14。
此外,华尔街见闻账号表示,该媒体的记者实探宏盛集团时也获悉,宗庆后曾称赞宏盛集团的利润,比娃哈哈还高。
由此可见,钛媒体的相关报道,几乎是当时的实情。该类现象在2006年被达能调查发现后,达能与国际媒体一片哗然。
据了解,为了减少这类非合资企业对娃哈哈集团的“冲击”,从而间接损害达能集团相关股东的利益,达能集团还提出以出资40亿元“并购非合资企业51%”的股权的计划。但是,宗庆后却用非常强势的态度,让该并购计划没了下文。
为此,双方还曾对簿公堂,在国内外都开启了各种诉讼。对此,宗庆后称达能当初约定的独家商标许可和竞业约定是“合同陷阱”,是对民族品牌的陷害;而达能则坚持这是正常的投资商业合同,是宗庆后没有基本的契约精神。
因此,双方各执一词僵持不下,只能一边开始法律层面的争斗,另一方面从舆论层面向对方发起攻势。
最后,达能集团因为耗不过这场官司拉锯战,只能选择让步,最终以3亿欧元将其股权转让中方合作伙伴达成和解,退出合资公司。最终,达能也无奈地选择了,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达能被娃哈哈以这样的方式“赶走了”,但是其被国资控股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这也意味着,娃哈哈集团很难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族企业。而宗馥莉能对娃哈哈集团掌控多少,也自然成了一个未知数。
事实证明,时至今日,娃哈哈让国资退出,远比让外资退出更难,而这个问题,也成了摆在接班人宗馥莉面前最大的难题。甚至被认为是宗馥莉这次“被离职事件”的根源。
要股权还是要实权?宗馥莉恐进退两难
虽然说虎父无犬子。但是宗庆后时代留下来的“遗留问题”,是娃哈哈集团这个庞然大物的历史问题,恐怕并非给外界女强人印象的宗馥莉,仅凭一己之力就足以解决的。
正如一些媒体人一针见血:当娃哈哈一步步做大时,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不一致成为最大的隐患。而从股权结构上看,娃哈哈也从来就不是一家民营企业。因此,当宗馥莉拿着管理家族企业的姿态,去接手娃哈哈时,自然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弹”。
正如宗馥莉此前深陷“离职”传闻时,在辞任声明中提到,对其本人在娃哈哈集团经营管理中的合理性提出质疑的股东方。也就是来自上城区国资,还有娃哈哈集团的部分股东。
而要平衡不同股东的利益,宗馥莉要做的,恐怕不只是大刀阔斧搞改革,而是如何让其能力服众,让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被大家看见。
正如宗馥莉离职传闻最激烈的时候,宗庆后亲弟弟、宗馥莉亲叔叔宗泽后在朋友圈的发言,直指“宗馥莉辞职事件”背后的原因,正是公司股权和企业治理的问题。
宗泽后的观点总结下来,就是让宗馥莉专心做事,让其在公司获得更多支持,而不是争权夺利,四面树敌。
除此以外,宗泽后还提醒宗馥莉:娃哈哈从本质上讲国家是大股东,当然是国家说了算。如果全是你自己的股份,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而作为国资控股的企业,宗馥莉只是一位职业经理人,你就必须夹着尾巴做人。
业内人士认为,宗泽后的这番话,可谓语重心长、一语中的。作为宗庆后的接班人,还是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回归到现有股权结构下的公司治理。而争权夺利,动辄就闹情绪要辞职,对于宗馥莉而言,于事无补、于己无益。
而且,股权与实权,在资本市场向来就是双双绑定的,而娃哈哈的疾患正在于此。所以,没有足够股权傍身的宗馥莉,能够仅靠自己的强势就能夺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结语
虽然宗馥莉离职风波,因为其宣布“回归”而告一段落。但是可以预见,宗庆后两代人想解决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将娃哈哈由国资实控,转变为完全民营的问题,不会就此结束。
而关于娃哈哈集团的巨额利润,有多少流入了国资,又有多少流进了娃哈哈另外一只口袋“宏盛集团”的质疑,也不会就此停止。因此,摆在宗馥莉面前的,也只有两条路。
一条是接受自己只是“娃哈哈集团”聘请的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安安静静做好一名职业经理人。另一条则是平衡娃哈哈集团民营资本与国资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处理好娃哈哈集团与宏胜集团之间的微妙往来。如此,宗馥莉才能对内让娃哈哈股东、员工信服,对外让舆论平息。